当前位置: 首页>国内

奔走的村长——把乡村梦想带出大山的梦想搬运家

日期:2020-08-17      作者:       来源:FAO
  

  中国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每日奔走在田野山地间,只为把致富的希望带给那些贫瘠的土地。 

  他们运用知识与智慧,把最新的技术和工具,教给大山里的人,带领人们一步步稳扎稳打,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他们是中国最普通的基层,也是把乡村梦想带出大山的梦想搬运家——他们是奔走在扶贫一线的中国村长。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忙碌的村长们在扶贫助农一线的“奔走”画面和利用电商平台带动村民致富的智慧故事。 

  (一) 我对他们始终充满自信, 耐得干旱,不怕盐碱,更值得走出大山  ——布楞沟村第一书记:杨成 

  甘肃东乡县布楞沟村的自然环境,老农看了都直摇头。这个地方常年干旱少雨、气候冷凉快、土壤瘠薄,种不了任何常见的农作物。不过幸好,这里的藜麦和当地人一样顽强。这种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的作物,在极端环境下,反而激发出丰富的营养。 

  2019年,中石化派驻布塄沟村第一书记杨成,和这种顽强的作物一起,扭转了整个地区的劣势。杨成带着布楞沟村,加强了与甘肃农科院合作,强化藜麦产品优势。 

  新一批的种子撒下去,长出来的都是布楞沟村的致富希望。到了藜麦成熟的日子,杨成带着村民们在电商平台上注册销售,帮助这些“令人骄傲”的藜麦走出大山。来自山里的天然健康,被带到了山外消费者身边。来自山外的支持与爱心,也被灌溉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中国人,向来擅长于逆境之中,把生活过出生命力。杨成和他的藜麦精神,正在为这个贫困地区带来新的生机。 

  (二)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可我总怕村里的好茶没人喝  ——江口村村委会主任:肖运超 

  昭平茶卖不出去,其实是消费者的损失。“地产名茶,味颇佳”,广西昭平县茶叶种植历史已有千年。但可能正因历史悠久,这里的茶叶种植模式也偏传统。分散的家庭小规模种植,不利于现代机械化作业,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直到,肖运超带来了“企农合作,产业改革”的新思路。肖云超从农户流转茶园到村合作社,村合作社又把茶园与茶业公司进行租赁管理,打通有机茶园生产链路。随后,江口村还与茶业公司联合搭建了自有微信小程序电商平台,进行线上售卖。村里的好茶流向了更广的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微信小程序电商”的模式,更辐射带动了茶农合作经营生态茶园1.6万亩,为当地农户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覆盖贫困群众3000多人。今年是肖运超在江口村工作的第12年,江口村的有机生态茶园已成为昭平企农合作的典型的代表。下一个12年,昭平的茶香能否飘向世界?我们拭目以待。 

  (三) 养蜂的路苦是苦了点, 但我相信苦尽甘来都是甜  ——尼勒克县种蜂场蜂业队队长:王慧芹 

  新疆的尼勒克县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仅是旅游胜地,还是全国著名的黑蜂蜂蜜主产区。生在于这里的王慧芹,是个标准的“新疆汉族人”,更是个名副其实的“蜂二代”——她家从父辈开始,就在与蜜蜂打交道。今年45岁的她,尽管经验丰富,却十分谦逊:“养蜂这件事要活到老,学到老”。后来,王慧芹发现,不仅养蜂要学,卖蜂蜜也要学。为了让千里之外的人们,尝到来自天山的甜蜜,王慧芹所在的蜂业队打造了“天山黑蜂”微信小程序。王慧芹也开始学习直播,与消费者互动,分享草原独有的风景和来自自然的馈赠。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知道了天山黑蜂,也认识了这位来自天山脚下的“女村长”。 

  现在,尼勒克县的蜂农已达200余户,年产值达到了1.5亿元。王慧芹从父辈手中接过的“甜蜜的事业”,正在为这片草原带来新的生机。 

  (四) 艰苦的日子不会太长久, 坚强的我们会一直坚强  ——凉山村村主任:姬敬松 

  村主任姬敬松,很“洋气”。他总是在尝试新东西,并用学到的新技术,替村民们找出路。脱贫攻坚路上,姬主任的新招总是不断。他所在的贵州威宁县素有“荞乡”名号。借着这个名号,姬敬松一边带领凉山村,建立了苦荞绿色食品原料示范基地,打造独特的产地背书;一边联合当地有名的苦荞品牌,打通荞麦种植、加工上游产业链,并利用微信小程序电商快速搭建起了品牌微信商城,打通了下游销售环节。如今,凉山村苦荞正在被更多人认识、购买。而姬敬松并没有停下,依然穿梭在大片荞麦花海中,奔走在扶贫一线。据说最近,他又开始跟随新潮流,学习起了小程序直播,为威宁苦荞带货。路从来不是别人铺好,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断探索新出路彝族主任,正带着勤劳的威宁人,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五) 吃得苦、霸得蛮,摘颗黄桃解个馋  ——云里村村支部书记:罗香英 

  罗香音,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湖南炎陵县云里村,种黄桃是从2010年开始的。靠着黄桃种植收入,村民们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但由于黄桃赏味期仅有半个月,销售期又太长,每年仍有大量鲜果被浪费。“让村民们的日子再好一点”——怀着这种朴素的理想,年过半百的村支书,在黄桃成熟前的一个月,就开始在外拉订单了。疫情中快速席卷全国的直播带货风潮,让这位精明的业务员嗅到了机会,当即与当地电商公司联手打造了小程序电商平台。借助电商平台的力量,云里黄桃销售实现了提前预售,最大程度避免浪费。不会拉业务的村支书不是好主播,罗香英也把自己的拉单工作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走进了带货直播间。“现在距离黄桃成熟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而网上店铺已经预定了大半的量。”今年云里村黄桃产量预估可达2百万斤,但好主播罗香英却再也不用担心了。 

  (六) 从乡间的土路到网上的销路, 总要走出一条致富路 ——花果村第一书记:田建 

  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大本事,带着一群人富起来,才叫真能耐。 

  2015年,响应湖北利川市建南镇的在外人才回归号召,田建回到了家乡。在考察花果村环境后,田建联合几个朋友,决定大力发展优质脆红李产业,并在花果村村支两委大力支持下,号召村民组建了“甜李红”种植专业合作社。2019年起,“甜李红专业合作社”果园基地开始盈利。颇具营销头脑的田建,又举办了首届李子采摘节,吸引游客,打响花果村的“脆红李”名片。到了2020年,田建不再满足于将李子卖给周边的市民,他有了一个“小理想”——帮花果村村民把李子卖向全国。于是他将果园基地的李子统一包装,通过某微信小程序电商,开辟了“消费扶贫,爱心助农”建南花果村脆红李销售板块,为更多村民提供了便捷的销售渠道。借助电商平台,尚在树上的脆红李早早开启预售。它们将如同田建梦想中的那样,以鲜美的口感,征服全国人民。 

  从商人田建到第一书记田建,中间只差了一个小理想。 

  在中国,奔走的村长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不尽相同,但都抱持着同一份理想——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带领着6亿乡村人民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