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际新闻

中国禽流感疫情促使加大疾病防控力度

日期:2017-03-31      作者:粮代处       来源:FAO网站
  

  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指出,最近一种可感染人类的致命性禽流感新菌株引发了新一轮疫情,充分说明在动物源头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和应对系统的必要性。这将降低与病毒扩散相关的风险并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于四年前在中国首次检测到的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病例自2016年12月以来突然增加。据估计,截至2017年3月初,感染甲型(H7N9)流感的人数超过其他类型禽流感病毒(H5N1、H5N6等)患者人数的总和。

  就前几波疫情而言,大多数感染者都曾经去过活禽市场或有病禽接触史。自2013年以来,中国投入巨资,对活禽市场和禽类养殖场实施监控。然而,对该病毒的监视被证明特别具有挑战性,因为直到最近,鸡群中患病迹象很少或根本没有。

  "考虑到禽流感病毒可能发生突变,国家一级的兽医服务机构针对本国动物中传播的不同菌株实施持续监视对于保护动物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副总干事马修?斯通博士(Matthew Stone)指出。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护人们的生计,必须在禽类源头进行疾病防控:集中力量灭杀受感染养殖场和市场中的H7N9病毒,"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马文森博士认为。"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监视来发现疾病和清理受感染的农场和活禽市场,在禽类价值链 - 从养殖场到餐桌 - 各关键环节进行干预。应对所有参与禽类生产和销售的人员开展疾病防控给予鼓励。"

  直到最近,H7N9病毒显示为低致病性,这意味着它可能会导致禽类出现轻度感染或无病状。来自中国广东省的新证据现在表明,H7N9在导致人类严重患病的同时,已经转变为感染禽类的高致病性病毒,这种遗传变异可导致禽类在感染后48小时之内出现高死亡率。这或许能够更容易地发现鸡只受到感染,促使在养殖场一级采取防治措施,但这也增加了禽类生产和销售从业者蒙受严重动物和经济损失的风险。

  "中国已迅速向国际组织通报该病毒近来在家禽中由低致病性到高致病性的转变。鉴于病毒变异(所有流感病毒所固有的特点)不断带来风险,及时与国际社会交流监视结果和序列信息对于应对疾病大流行至关重要,"马文森博士说。

  目前仍急需对疫情开展持续、广泛和具有针对性的监测并就发现的疫情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目前仅视为在地方流行的病毒向中国东部和东南部以外地区蔓延。迄今尚未在中国之外的禽类种群中发现H7N9毒株,但周边国家和受威胁国家都加大了监测力度。

  邻国依然面临高风险,而且所有这些国家都与中国保持正式或非正式家禽贸易联系。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H7N9病毒出现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野生鸟类种群,给它们的健康带来风险或将它们变成携带病毒的候鸟,使病毒蔓延的风险进一步扩大,如同已在遥远的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出现的其他禽流感毒株。

  为了应对最近以来激增的病例,中国农业部已下令畜牧、兽医和公共卫生官员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及时采取密切协调的行动,以便能够快速识别H7N9病例并采取适当措施。发病鸡群要予以扑杀并强制采取提高活禽市场卫生的做法。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承认作为国际参考中心同时也作为国家禽流感研究实验室及其实验室网络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正在对病毒突变和流行现状予以密切监测。

  生物安全措施和监视

  虽然自2013年以来已报告发生1200余起人感染H7N9病例,但是食用鸡肉不会有感染这种疾病的危险。然而,由于采取预防措施和必要的控制,靠家禽为生的人员却面临严重风险,所受损失必将增加,因为家禽易受新的高致病性毒株感染。

  中国农业部再次呼吁各个市场加强生物安全,严禁隔夜存放家禽以避免病毒积累,强化休市日、封闭和定期清洗,这措施对预防疾病,特别是预防人类感染至关重要。

  在中国和合作伙伴采取各项努力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了解为什么这些办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加倍努力,与家禽行业一起实施更加安全的规范、实行养殖农民注册、采用清洁市场做法、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监视和及时的报告。

  "在采用‘同一个健康'的做法后,我们需要了解引发这种疾病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战略及长期管理计划",粮农组织首席兽医官胡安?卢布罗斯说。"这些都必须有针对性,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如农民、商人、运输商、市场经营者、政府和国际机构及消费者。"

  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强调及时获得正在中国开展并强化的监视活动全部信息的重要性。这些数据对于在了解各类禽流感,以及判断H7N9在不同家禽价值链中或通过野生鸟类移动传播方面所开展的协调一致的全球行动至关重要。这两个国际组织敦促该地区各国警惕这种病毒以低致病或高致病形式入侵的可能性,并呼吁在监视和实验室检测方面进行紧急投资,以保护贸易,包括跨境贸易。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