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内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树立生态农业观念

日期:2013-07-30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7月19日,现代生态农业分论坛成功举行。这次论坛由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和贵州省贵阳市农业委员会承办,围绕“现代生态农业”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是国内有关现代生态农业的大型高端研讨会。众多知名农业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论坛呼吁各地加强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这些论断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政策背景。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主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首先就强调了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着生态问题的严峻挑战,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的条件,就是土壤、空气和水都受到了威胁。这些情况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严重关切,应该尽快采取得力措施来解决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担任现代生态农业论坛的主席,他认为农业是与生态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之一,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现代农业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将对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现代农业产业中建设“生态文明”,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耗费精力、物力、人力甚至财力去研究和努力的。

  参加现代生态农业论坛的演讲嘉宾一致认为,农业是与生态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之一,它既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如何在现代农业产业中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的中国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生态农业是我们国家亟须大力提倡发展的农业方式,因为它能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使生态系统保持适度的物质循环强度和能量流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协同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必须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总编辑孙林担任现代生态农业论坛主持人,他对现代生态农业的深刻意义进行阐释:“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关系到全体城乡居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是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同时认为,贵州省探索生态文明之路由来已久,在全国较早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意义。

  现代化的农业应是高效的生态农业

  论坛嘉宾认为,中国农业目前的现状是优质耕地日益减少,农业劳动力处在数量和结构性调整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协调不力,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尽快解决。建设好现代生态农业是解决好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现代生态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与管理以及运营方式,吸收中国传统农业之精华,适度并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实现“高效、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农业。

  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作物协会名誉理事长路明在演讲中提出,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应用生态的理论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从生态学的角度促进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稳定。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严峻,在农业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解决温饱和保障农产品供给、重视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城乡统筹和谐农业发展阶段三次跨越,在发展中形成了农业生态理论和生态模式。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当代生态农业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起步,经过20多年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但是耕地质量偏低大大制约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构成要素、能源来源和空间载体,在开发过程中,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注重海陆统筹,引导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升级,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空间。将全国的耕地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它的面积分别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67%、29.98%、50.64和16.71%。

  据估算全国耕地可挖掘生产潜力为2.1亿吨,占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的39%,如果把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完善,全国的粮食总产量还可以提升40%左右。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生态农业之路

  论坛嘉宾认为,虽然我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史中,有着深厚的农业技术和生态理念,但现代生态农业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中国特色现代生态农业之路还需要艰辛的探索。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高万林教授演讲时强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广泛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大力发展和推动绿色信息技术在生态农业中具体、有效地运用,必将拓展生态农业的科学发展内涵,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智慧和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表示,生态农业在向绿色经济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各个行业对温室气体排放比例的估算中,林业农业畜牧业所占比例在31%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能够持续性地提高生产能力,抵御气候变化影响,减少消除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农业定义为“气候智慧型农业”。

  环境保护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席运官的主题发言指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产业是在农业生产、生活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中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种重要途径,需要政府、企业、生产者、消费者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起政策、科研、推广、生产、认证、宣传、监管一体化的综合产业体系。正视与解决我国有机农业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一定会将符合时代要求的事业做大做强,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对论坛举办地的贵州省和贵阳市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性探索,与会专家表示积极肯定。贵州省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东方瑞士”的努力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全国最早提倡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之一,贵阳市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致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制定全国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组建全国首个负责统筹生态文明工作的专门机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以及建立全国法院系统首家环保法庭和环保审判庭等,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良性、系统推进。2012年,贵阳市农业增加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5%与15%,两项指标增速均位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体现出了生态农业的贡献。

  现代生态农业论坛秘书长万千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生态农业论坛,将加强公众参与性,普及以生态为导向的价值取向,还将开展与生态农业先进的国家合作,把这一现代生态农业的大型高端论坛办得更好。

相关附件: